黃耆的功效與作用大公開 – 增強機體免疫功能、保肝、利尿、抗衰老

  黃耆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,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、保肝、利尿、抗衰老、抗應激、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。但表實邪盛,氣滯濕阻,食積停滯,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,以及陰虛陽亢者,均須禁服。小編為大家總結了一下黃耆的功效與作用極其藥用價值。

黃耆的功效與作用

1.益氣固表

生用黃耆,有益氣固表、利水消腫、脫毒、生肌的功效,適用於自汗、盜汗、血痹、浮腫、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症。

2.補氣養血

蜜炙黃耆有補氣、養血、益中功效,適用于內傷勞倦、脾虛泄瀉、氣虛、血虛、氣衰等症。

3.降血壓

  現代醫學證明,黃耆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、減少血栓形成、降低血壓、保護心臟、雙向調節血糖、抗自由基損傷、抗衰老、抗缺氧、抗腫瘤、增強機體免疫力作用,可用來治療心臟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症。黃耆還能擴張血管,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和營養狀況,故對慢性潰瘍久不癒合者有效。其還能消除腎炎患者的蛋白尿,保護肝臟,防止肝糖原減少。

上文詳細介紹了黃耆的功效與作用,下面來瞭解一下

黃耆的藥用價值。

1.表虛自汗:

多用於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。如表氣不固,而汗出,用黃耆配白術、防風治之,久服必效。方如玉屏風散;也可配浮小麥、麻黃根等。

2.陰虛盜汗:

可與生地、麥冬等滋陰藥同用。

3.急性腎炎水腫:

用於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,並常與防已、茯苓、白術等合而用,方如防己黃耆湯。

4.慢性腎炎水腫、脾腎虛:

常與黨參、白術、茯苓同用。

5.陽氣虛弱:

用於瘡瘍久不潰破而內陷,有促進潰破及局限作用。癰疽久頭,常與穿山甲、皂角刺、當歸、川芎同用。

6.瘡瘍潰破:

久不收口,有生肌收口之作用,常配銀花、皂刺、地丁等。膿液清洗,與黨參、肉桂等同用。

7.肺氣虛證:

咳喘日久,氣短神疲,痰雍於肺無力咯出。常配伍紫菀、款冬等,溫肺定喘,健肺氣之品。脾生痰,肺儲痰,所以健太陰以祛痰,黃耆補氣所以尤善治氣虛。

8.氣虛衰弱:

倦怠乏力,或中氣下陷、脫肛、子宮脫垂。補氣健脾,常與黨參、白術等配伍;用於益氣升陽而舉陷,常與黨參、升麻、柴胡、炙甘草等合用。

Solverwp- WordPress Theme and Plugin